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欢迎您!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创建适合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29-8149835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七项建议助推陕西汽车产业追赶超越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2/7 14:28:00

     2016年是陕西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一年。据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省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04万辆和42.8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01%和27.49%,工业总产值达1159.90亿元,同比增长18.1%,汽车产业作为新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正在显现。


    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陕西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乘并举发展模式助力自主品牌在我省快速发展;电动化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增添了发展新动能;而“一带一路”战略则为我省汽车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陕西汽车产业将如何追赶超越?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博士陈轶嵩经过长期对陕西汽车产业的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针对陕西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七个方面对促进陕西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近年来,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6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销4.86万辆,占全国近10%,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以陕汽、比亚迪、通家、跃迪为代表的陕西车企表现不俗。

    陈轶嵩认为陕西应继续主打新能源汽车这一突出优势,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 

    “十三五”时期,新能源汽车将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陕西应加大对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落地、示范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及充电配套设施建设。

    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探索错位发展模式、跨越发展模式,从而带动陕西汽车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陕西汽车产业因自主品牌在全国汽车产业竞争中独具特色,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陕西地区已具有享誉世界的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器等自主品牌,近年来引进的吉利、比亚迪、跃迪、金龙等企业都是自主品牌轿车和客车领域的龙头企业,这完全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

    陈轶嵩认为陕西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资金、信贷、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自主品牌一定倾斜,尤其在政府采购方面应给予陕汽、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更大支持力度。

    政府采购自主品牌力度的加大,不仅能直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并且将有力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形成消费示范效应,还可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有效支持本土自主品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陕西地区以法士特集团为龙头,汉德车桥、正麒电机、德仕、万方等本土零部件企业已形成规模,同时还引进了三星电池、德飞和沃特玛新能源等外资企业,汽车零部件本土配套率逐年提升,但仍未形成集聚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控等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方面还明显处于劣势。

    陈轶嵩建议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整车企业的聚集作用,重点引进、发展高附加值的汽车关键零部件,特别是加大对发动机、动力电池、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控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积极组织省内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对接,制定本土配套奖励办法,对本土配套率高的整车生产企业,通过减免税赋的措施予以支持。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育两手抓来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高本地零部件配套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汽车行业的竞争将空前激烈,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实力偏弱,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而产业联盟可作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大范围的资源调配实现低风险,能在特定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是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合作则能够发挥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是推动汽车科技进步与自主品牌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必由途径。 

    陈轶嵩认为,陕西应整合优势资源,尽快构建陕西省汽车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为发动机、变速器、电池、电机、电控、底盘、车身等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搭建合作沟通平台,形成定期交流机制,加强汽车技术研发和测试公共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协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经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的发展分析可以看出,世界汽车产业也在面临新的转型发展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在汽车领域与欧美日汽车巨头将展开新一轮的较量。

    科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必须的,但唯有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才能降低原始创新所需的高昂成本,降低研发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如果再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只注重引进而不注重消化吸收,势必再次落入“得其鱼,未得其渔”的窘境,将发展的大好机遇拱手送人。

    陈轶嵩建议陕西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科学合理地引导整车、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资技术。在“开放引进”的思想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更要注重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投入,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终实现自身的创新壮大发展。  

    自主研发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汽车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是打造这一能力的重要载体。

    目前,在西安落户的比亚迪、金龙等大型汽车企业均把西安定位为汽车生产制造基地,而并未建设具有完整体系的研发中心或研究院,或者只有部分研发放在西安,而大多的研发力量还是放在其本部进行。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对于吸引和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西安的汽车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轶嵩建议政府在引进汽车整车企业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引进大型汽车企业的研发中心,对技术研发中心建在陕西的大型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如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旨在从根本上提升陕西的汽车技术研发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招商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汽车产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现代汽车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产品,正在从“装载着电子产品的机械”向“装载着机械的智能产品”衍变,涉及众多复杂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机械、电子、控制、材料、能源、化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结晶,体现出多学科交叉、高新技术载体的功能,唯有具有“机电-智能-互联网”交叉知识背景,集技术、管理、战略于一身的复合型汽车人才方能胜任未来汽车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陈轶嵩建议陕西应充分利用好国家人才的引进扶持政策,实行对外引进和对内培育并举的方针,加快高端人才的聚集。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汽车行业的优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来陕西创新创业;一方面利用本地企业优势,积极培育汽车行业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在陕西形成汽车行业的人才“洼地”。(转自:陕西日报)



此文关键字: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