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在践行环境责任的同时,也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池“春水”正在迅速变暖。为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信部日前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工业全领域全过程,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实行清洁生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十大主要任务。
作为对能源、环境影响重大的制造业之一,汽车业在《规划》中被多次提及。尽管已在积极开发节能产品和建设绿色工厂,但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汽车业还需把绿色制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全产业链注入更多绿色。
全周期实施绿色制造
政策和市场刺激下,汽车企业在产品环保方面积极布局。对应《规划》提出的调整产品结构,车企推出小型化、轻量化节能车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不过正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主任郑继虎所说:“汽车业节能减排是系统化、流程化工程,产品之外,车企还应注重从技术、工艺设备、企业战略、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汽车的绿色制造。”
对于《规划》提出的绿色管理,车企可借鉴跨国车企的做法,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生态评价中,强化车辆开发负责人的环保管理职能,或掌握CO2总排放量下由各部门分别制定减排措施和减排目标。“企业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 ’整合传统生产链条,实施绿色制造全覆盖。”
上下游协作创建绿色供应链
《规划》提出,要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践行绿色生产。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已普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实现了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部分高风险零部件已完全不含有害物质。据中国齿轮产业联盟秘书长李盛其介绍,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着力研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如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的近净成形技术、减重的传动轴空心化工艺等。“行业也在鼓励零部件企业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再认识精益制造。”李盛其说。
但国内汽车零部件的绿色制造仍相对薄弱,还需大力推进低碳节能措施,并通过车企的绿色采购加强对供应商的引导。郑继虎表示:“车企在根据质量、价格、服务为主要评价指标选择供应商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
在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环节,我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和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扶持,虽利好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但回收规模小、技术落后、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长徐树杰指出:“我国正规的回收拆解企业有600余家,其中60%的企业年拆解回收量在1000辆以下。且很多企业的暴力拆解方式使可再制造的零部件不能被二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亟待进一步规范。”
受制于原料短缺和消费者认知度不足等因素,我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缓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认为,当务之急,国家应放开《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五大总成再制造的限制。徐树杰则建议,汽车再制造业可通过与保险行业合作等方式,拓展旧件来源及再制造部件的供应渠道。
绿色标准与管理规范先行
严控能耗、碳排放,《规划》要求绿色标准与管理规范先行。围绕绿色制造,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指标及计量要求,并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标准修订。具体到汽车业,我国油耗限值、排放标准和汽车有害物质等限量要求不断加严,新能源汽车标准已渐成体系。
此外,《规划》还指出以创新体制机制、落实财税政策、发展绿色金融等支持工业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期间,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将以陕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和鼎合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为基础,建设一个涵盖汽车回收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于一体的资源再生利用平台,构建起完整的报废汽车循环利用产业链,完善集绿色回收、精细化拆解、深加工增值、零部件再制造、科技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成一个汽车零部件循环利用示范平台,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美丽陕西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