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适合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平台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服务热线:029-8149835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责任担当与发展活力并存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陕西担当

2016/7/11 16:11:14 

导读  中央向地方以新的方式赋权,地方以积极的方式落实中央的政策,使地方的创新性和国家的支持有机结合,找到“45度角”。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仔细比对国家和陕西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我们看得到国家寄予各地区的期望,找得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陕西担当。

“地区发展战略目标是横坐标,国家发展战略是纵坐标,最好的路线图,就是‘45度角’,既可以实现地区发展战略,也可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发展关系的精彩论述。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颁布,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于5月全文印发,这是陕西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制定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仔细比对国家和陕西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我们看得到国家寄予各地区的期望,找得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陕西担当,体会得到国家发展和陕西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看得见陕西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逻辑。

 

45度里的中央和地方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步伐。“十三五”期间将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山西中部、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等。

在陕西“十三五”规划中,打造关中城市群被明确提出。陕西构建的是以西安为核心、宝鸡为副中心,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城市群。

“上面这个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央和地方遥相呼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我们需要在国家的大前提下来发展自身,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是长期形成的,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

陕西省这几年和国家战略深入融合,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国家级新区、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科技资源统筹、创新发展示范等等,陕西成了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地。陕西,在这些国家战略中被赋予了关键性角色,陕西亦用转型发展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西安交通大学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冯宗宪教授表示,地方的积极性和国家的支持有机结合,国家会给地方一定政策支持,同时地方也会促进国家发展。

如今,改革开放走过三十余年,陕西,作为内陆省份有了更多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机会,尤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于陕西自身而言将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合作。陕西省“十三五”提出,按照“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思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强与成渝、长江等城市群的战略合作,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西电东送电力通道建设、延安页岩气勘查开发、“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城市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都能找到陕西的身影。这次国家“十三五”中提到了100多项重大工程,许多内容都与陕西密切相关。随着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未来五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

                  

45度里的重大项目

“我用两个月的时间走了一趟丝绸之路,作为搞经济的,我能清楚地看到这条道路将带给陕西的巨大机遇。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是有心脏的,而这个心脏必然在陕西。”张宝通在评述丝绸之路对于陕西的意义的同时,也点出了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将给陕西带来的深远影响。

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是国家“十三五”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锦囊。丝绸之路经济带,让一条传统意义的欧亚廊道,成为一个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形成区域的大合作的纽带。

在陕西,“陆空数字”三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国际交通通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中亚教育培训基地,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陕韩中小企业园等一系列项目落地生根,陕西将用一种更广阔的思路概括和展望丝绸之路所串起的文明和财富。

“陕西的机遇和梦想远不止于此。”张宝通说。“米”字形高铁网、“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大西安地铁网建设,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举措都将成为未来陕西发展的硬件支撑。

“十三五”期间,中国七座城市将新建国际航空枢纽,西安榜上有名。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国家枢纽功能,强化西安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功能。对此,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表示:“这个也是第一次提出来,要提升西安航空国家枢纽功能,这对我们下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综合交通物流商贸中心,是最好的支撑。我们的国际航线有36条,今年再开通10条国际航线,将来西安跟世界主要城市也是直飞,这里会四通八达。”

随着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增强,陕西在经济发展中打开了新的思路。顺着沿黄公路、榆商高速,沿着十天高速、阳安铁路,沿黄和沿汉江城镇带,汉江两岸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将成长起来。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看到“一园两群三片四核”的城镇空间体系,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杨凌成为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面貌,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将激活人文记忆,放大城市价值。在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看来,“十三五”期间,借助基础设施建设,陕西需要聚焦城市经济,关注城镇发展,以完成产业集聚、深挖地区经济潜力。

 

45度里的发展活力

如今,陕西正在大步向前,一边总结发展经验,一边思考科学的发展路子,不断激发自身发展活力。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集群正在这里产生,创新创造的理念在这里具体化,信息经济在这里拓展新空间。

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启动,依托电子信息、航空航天、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陕西将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千亿规模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

在张宝通看来,“一带一路”强化了中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中国制造2025”实施落地空间之一则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又需要“中国制造2025”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西安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最大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这里将建成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工业最强、层次最高的装备制造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是到了发展的关键期,越是认识到这句话的深刻性。冯宗宪教授分析认为,从陕西省的生态环境来看,一是多样性明显,二是非均衡性,三是脆弱性。生态环境是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的约束、最短的短板。陕西要从过度依赖资源型粗放经济发展到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走出一条在中国西部具有样本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要在“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期间,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绿色经济的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举例来说,陕北应该走高端能源化工路线,同时发挥其自然区位优势,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于陕南而言,以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为承载,发展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富硒食品等产业,以及水稻、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魔芋、蚕桑等有机农业,用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体系,构建起陕南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冯宗宪说。

毋庸置疑,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绿色发展;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还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深刻影响,都为陕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陕西肩负着打造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任务。张宝通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只有加快向西开放,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方式,在制度管理方面创新改革,该转变角色的转变角色,该政策扶持的就政策扶持,真正使这些项目落实到实处。

 

记者手记:依着45度角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达到国家一定时期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战略,国家战略要立足于发挥各地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既要立足于本地特色,达到区域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能相互替代。”采访中,西安交通大学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冯宗宪教授如是说。

寻求45度角,一条线是地方提出自己的目标,一条线是国家的发展目标,使二者趋同,形成合力。依着这样的45度角发展,有合力,有动力。

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变化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要求而随之变化的。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会影响到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央向地方以新的方式赋权,地方以新的方式影响中央的政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会得以拓展。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发展规划也可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每个区域发展而言,将会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有很多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在国家发展中有了更多、更重要的担当。在河南省,有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广东省,珠三角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区、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广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可以看得到,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总的思路都是解决不同地区的地区发展如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冯宗宪说,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和全国中心枢纽,处在“一带一路”的联接点上。在新的形势下,陕西有能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融合起来发展,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加快陕西发展。

当下,“互联网+”从行业热词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智能家居,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区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在国家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地区发展相关项目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于陕西而言,“互联网+制造”、“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等应用十分广泛。杨凌“农科城”采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搭建起一个安全农产品、农资等消费和采购平台,正在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运营中心。此外,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陕西正在积极开展西安——西咸新区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数据核心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国家和地区的深度融合,地方的积极性和国家的支持有机结合,将会释放更多利好信号。

转自陕西传媒网

                                 

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环境优异  共创“十三五”宏伟蓝图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纳入西安高新区新区规划范围,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户县建设规划之中,位于西安、成都、重庆西三角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带核心区,是未来工业和物流业发展的黄金区域。园区规划占地4764亩,是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理念是“创建适合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平台”,产业定位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客户定位是中小企业制造业,与陕西省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的定位完全相契合。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重点发展6大领域:一是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围绕比亚迪、法士特、陕汽等及关中区域的六大汽车整车制造和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重点发展汽车机械件、汽车内饰件及机电产品的制造;二是装备制造业本地化配套领域。围绕西电集团、陕鼓集团等本地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其配套企业的本地化生产基地及其产业链;三是汽车零部件配售领域。针对广汽集团、起亚、现代汽车等汽车整车厂,重点发展其汽车零部件西北售后产品的市场销售和配送中心;四是汽车“后市场产品”(消费市场)制造领域。针对汽车后市场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重点发展润滑油、清洗剂、防冻液、机滤空滤等产品的制造业、仓储物流和市场配售业务;五是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和核心组件领域。针对比亚迪、宝鸡吉利等整车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和小微型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及核心组件产品重点发展;六是汽车回收拆解和零部件再制造领域。针对陕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和鼎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为基础,拓展零部件再制造行业。

十三五中,我们将一如既往贴心服务好中小企业,脚踏实地的不断拓展、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在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中,做好担当,做出贡献!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