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论: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
95年前,南湖红船上点燃的革命火种照亮了沉沉黑夜。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聚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踏上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伟大征程。
95年里,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流血牺牲、顽强奋斗,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伟大复兴。
经过近一个世纪风雨砥砺的政党,最为宝贵的是历尽沧桑仍不忘初心。回顾95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取得卓越成就,就在于始终不断地锻造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肌体,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面貌。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明显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共产党人的信仰是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拧不紧就会出现“跑冒滴漏”;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就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反对“四风”、提倡“三严三实”为突破,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擦亮了政治本色,刷新了党风政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热情拥护,也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非凡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要把党建设好。一个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补精神之钙,筑信仰之基,守为政之本,站位才会高,眼界才会宽,心胸才会开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恪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并不断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执政基础才会越来越深厚和巩固。我们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成看家本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保持艰苦奋斗,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为党尽职、为民尽责,为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面向未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变化的是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不变的是信仰、信念、纪律和担当。为了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我们要始终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凝聚起13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华号巨轮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
95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积贫积弱的国家摆脱苦难、迈向辉煌,团结起亿万华夏儿女力挽狂澜、击楫奋进。
95载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个政党和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
人间正道,砥柱中流。
勇于担当: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斩钉截铁的宣示。
沧海横流,方显勇毅。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总是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
“诸路皆走不通了”——1921年的新年,面对风雨如晦的神州大地,青年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俄国十月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在黑暗中寻路的希望。
1921年7月,13名来自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秘密集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把中国人民对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担在了肩上。
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超过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到用30多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
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到“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正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格局中,积极贡献着和谐共存的东方智慧。
回望峥嵘岁月,更显英雄本色。
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曾说,要了解中国,就必须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才会更加尊重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38岁的李大钊,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彭湃,25岁的王尔琢,22岁的寻淮洲……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愿甘洒热血写春秋。
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说,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政党,从领导层到基层党员,一批批为着他们信仰的事业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人民至上: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共同奋斗,不断书写领航中国的光辉篇章
“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扶贫工作,我向总书记保证,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说。
人民,在共产党的心头重于泰山。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解答,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哪条道路能够指引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就会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就是这样一种为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感召着亿万人民跟定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远大理想,感召着无数有识之士选择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代表着和平进步的政治主张,感召着大批国民党爱国将领认同共产党。
共产党人永远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生死相依的血脉联系,才会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好干部不断涌现;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天下归心的动人逻辑,才会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奇迹延续!
纵观古今,无数政治力量的兴衰沉浮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人民的选择,就是历史的必然。
延安枣园礼堂里高高悬挂的“为群众服务”,曾激励着当年筚路蓝缕的共产党人;今天,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仍时刻提醒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异常残酷的斗争中和曲折艰难的环境下,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中流砥柱。
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就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
百年梦想,曾经如此遥远;伟大复兴,今朝如此切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从不简单拿来,也不轻易摒弃,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适合的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
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百年以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多少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到建立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曾有外国政要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每五年就会有一个发展规划;更没有哪个政党,可以持续接力,直到目标达成。
知史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强党兴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兴则国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十八届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软实力”理论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
有专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书写着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系列篇”: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下蓝图,接下来的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顺理成章、呼之欲出。
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
“创新”一词71次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卓越超凡的政治智慧。
95年前,谁能意识到,在上海石库门一间客堂里召开的秘密会议,开辟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60多年前,谁能预见到,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30多年前,谁又能想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一艘驶向现代化的中国号巨轮。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世纪之问的答案清晰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上: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的风雨,经历了95年的坎坷和辉煌。回顾九十五年,中国从山河破碎到祖国统一,从受人欺辱到倍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悠悠九十五载,共产党带领我们迈进了新时代的大门,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正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前行!
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在感谢我们伟大共产党的同时,也在回首反思自己。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从成立至今,也是走过了多少风雨和泪水,品尝了多少坎坷与荆棘,更记载了多少峰回路转的种种业绩!经过几年特别是2014、2015年的大力建设以及园区同仁们的通力合作、踏实探索,园区发展迅速,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力资源规模和素质逐步提升,园区政策和服务全面周到,融资机制更加成熟,我们一起致力于打造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专业化园区,创建最适合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平台,始终围绕中国制造2025思路,助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今年是建党95周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回顾这几年园区的发展变化,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发展压力越大,越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创新作为;发展任务越重,越要我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善谋善为;发展困难越多,越要我们勇于担当、增进团结、齐心共为,在园区叶少腾董事长、刘少利总经理两位老党员的率领下,推动园区早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我们心中的最初梦想,我们园区的美好梦想,我们祖国的伟大梦想,都会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你,等待着我,等待着我们携手并肩,披荆斩棘!
发展园区,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健康成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措施和必要途径。